始于1992年 ● 成就万千家庭的海外生活梦

24小时贵宾咨询热线:

400-888-0108
首页 > 新闻资讯 > 热门分享 > 同一个故事在中美老板眼中的不同版本

同一个故事在中美老板眼中的不同版本

时间:2019-07-17 阅读:9159 来源:上海境华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

这已经是10年前的事了。

 

2009年我在斯坦福大学攻读生物学研究生,在导师的推荐下暑期与其他学校的PhD去了美国最大的生物医学实验室做实习研究,除了能近距离接触最先进的生物科学实验,还有机会在每周的实验课题进展汇报会上发表自己的研究心得。

 

当时的实验室领头人叫Jeffrey,是哈佛医学院的PI(Principle Investigator,首席研究员),学术奇才,又是实践领袖,不过比这两个词更让我想因此而写作这篇文章的是:共情,也正是这个词让我无法轻视中西环境的差距。

 

 

在暑期快结束时,Jeffrey做东邀请来实验室实习过的二十几位PhD们去Happy Hour(下班后小饮),中外优秀的研究生、博士后大牛们齐聚一堂一边吃吃喝喝一边畅所欲言。席间Jeffrey举着红酒在大家的座位走了一圈,在每个人的旁边都停留了一下,用简短精炼又不乏幽默的话对面前的这位实习生表示了珍惜和感谢,每个人都开心地和他碰了一下杯,一圈下来,Jeffrey的半杯红酒刚刚见底,然后他对大家说:

 

是你们的参与,实验室才有了活力,谢谢你们对科学研究的不离不弃!

 

第二周我回国探亲,把这个经历讲给了国内同专业已经就业的师兄师弟。他们惊讶的惊讶,感叹的感叹,中心思想就是:大家为实验室、为科研机构做苦力,到了年会上或聚餐时,也要像个小学生一样感谢导师指导栽培感谢主管提供机会,敬院长敬老板,喝到脸涨通红却听到的是领导的一句:

 

今天就多喝点儿,明年多为我们拿几个奖回来!

 

哥儿几个说:这就是差距,劝我在美国留下不要回来,他们没有机会改变生活的轨迹,至少我改变自己和下一代的生活环境还是有希望的。

 

 

当时,我的女朋友是中国学妹,我们俩对美国的学术和生活氛围都很满意。于是我就琢磨用什么办法能尽快取得一个身份,这样女朋友也不用太辛苦地找工作。凭借博士在读期间做出的一些科研成果,和Jeffrey的一封超级有含金量的推荐信,我申请了NIW(国家利益豁免),是美国人才移民项目的一种。

 

现在,我们是有了2个孩子的绿卡居民了,在加州的Palo Alto科技园区有了我们自己的小公司,今年年初为了给上学校的孩子们办理回来中国的旅行证,数年没机会回国的我再次与当年的兄弟们团聚。

 

惊讶的是,当年信誓旦旦地劝我不要回国的,如今都说:

 

中国现在也挺好,你再呆两年就回来吧!

 

我也意识到了国内的各方面似乎都提升了很多,未来为了方便照顾家人可能还是要回到祖国怀抱,美国绿卡终究只是一张永居卡,改变不了我的国籍和爱国之心。不过,兄弟们抓住了我这个他们眼中的“留美大牛”给他们长脸的机会,不停地帮我安排校园演讲和企业分享,传播美式教育和文化。还有一个在私立学校当生物老师的哥们儿,请我给他们学校的孩子们介绍如何提升国际化竞争力。

 

 

在跟这么多学生、老师、家长的接洽的两周时间里,我终于感受到,国人对海外教育资源向往的程度有多高,在不变的高考制度之下,近30%的家庭已经选择了私立教育和国际教育并行的路,给下一代一个自己未曾实现的梦想做铺垫——那就是去美国,去世界教育系统最先进的国家走一遭,做个真正的国际化人才。

 

因此,不惜高昂的代价——比公立学校double的学费、比美国孩子double的补习时间、操着比美国家长double的心血,只为让孩子将来申请到好一点的学校。于是,自己的生活品质下来了,对爱人的照顾变少了,对加班赚钱的追求变得扭曲了,目标就是为了孩子的教育,可以付出所有。

 

相信读到这里,屏幕前的你也会思考。如果不是你,你身边也一定有这样的兄弟姐妹们,当年都是追求自由热爱生活的文艺青年,现在是绑定孩子放弃自我的操劳父母,钱都不少赚,但都没怎么花给自己。

............

当然,也有一类家长在子女教育上比较远视,在孩子四五岁的时候,就看破了“凡尘”。清楚国内的教育环境无法满足需求,早早做了个EB-5(就是用投资方式申请美国永居),比我多花点钱(50多万美金),比我多等了几年(早几年2、3年就拿到了,现在据说要十几年),就是为了给孩子一个赴美通行证,让孩子不再被贴“国际生”的标签,跟美国本地生公平竞争,用实力获得应该获得的,而不是因为没有身份而失去不该失去的机会。

谁知道以后学生签证政策会不会越来越紧,毕业后就业会不会比现在还难(今年美国工作抽签中国学生被抽中的比例只有不到3%),更重要的是经济账,现在留学费用之高人尽皆知,小则百十来万,多则翻几番,毕业后要是留不下直接回国,以我对现在留学生的了解,做个“直飞海归”(毕业就回国)是很不开心的,国内人脉圈要重建,国外梦想留下遗憾,家长回过头来想想又是何必呢?

 

所以,我个人的确很支持远视的家长,也帮助一些家庭答疑解惑。如果有家长问到怎么给孩子办张绿卡,我还能义务帮他们搭个桥,让有经验的团队帮忙去做,毕竟在留学家庭圈里混久了(Palo Alto一带可是有名的华人移民城),哪些机构值得推荐还是有点心得的。

 

当然,写这篇文章的初心,是想表达10年前的一个经历如何改变了我的生活轨迹。“共情”这个词(empathy),我不太会翻译,类似于情绪的传递和影响。美国人总能提到,国内用的少,因此国内的孩子在共情力上也相对较弱。国外的一场学校聚会、舞会、交流会上,大多数中国留学生都是扎堆抱团闷在一起,这与西方文化下长大的孩子,在交流能力和领会能力上都有差距。这种差距会把他们的综合竞争力拉的更低,如果是这样,花大价钱留学的意义在哪里呢?

 

如果真的想锻炼孩子,真的尊重孩子的想法,我们应该让他们用更多的时间去了解西方文明,用更久的日子去提升文化体验。

 

如果留学是必不可少的成长经历,绿卡应该说就是雪中送炭的教育投资。看到国内的家长们为子女教育的付出,同样做父亲的,我希望能用我的点滴体会,与各位“共情”。

 

 

马上预约,免费评估申请条件
  • 发送

立即注册了解更多详情

Copyright © 1992 - 境华出国. All Rights Reserved. 沪ICP备05041121号   网站地图